“与和硕特部汇合,在伊犁河谷迂回的通时召集更多的牧民,与大明决一死战!不求能打败大明,但至少要让他们肉疼。”
巴图尔汗轻轻的吐出一句话。
所有人都懵逼了。
和鄂尔勒克汗怔了怔,差点一口老血喷出去。
他这明里暗里就差直接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结果对方就来了这么一下,感情他这半天的话都白说了?
“巴图尔,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有没有听懂我话中的意思?”
“知道!”
“知道你还让这个决定?”
和鄂尔勒克汗怒喝了一声:“虽然我们四部的大部分的牧民都进入了伊犁河谷动盘营,但塔城、额尔齐斯河、亚梅什湖等地还是有几万留守的牧民与护卫的军队。
大明兵力集中在伊犁河谷内,在乌鲁木齐也有兵力驻守,可从乌鲁木齐到塔城只有两条路。
一是直线穿越准噶尔盆地,冬季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虽然被积雪覆盖可以提供水源,但却是一片毫无遮蔽的‘白漠’,遭遇‘白毛风’(强暴风雪)时无处可躲,极易全军覆没。
明军不可能为了阻击我们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二是乌鲁木齐到昌吉或呼图壁,然后经玛纳斯、石河子、沙湾、奎屯的天山北道,
抵达奎屯后向西北方向转折北上穿越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抵达额敏河下游流域,沿额敏河谷上行最终抵达塔城,这条道路至少一千七八百里地。
且这条路是顺着天山北麓行走,积雪几乎是天山南麓的两倍深,强风极大,行军困难程度比翻山要更大。
综合算下来,明军几乎不可能在这个时侯抵达塔城,也就意味着塔城是安全的。
只要我们抵达了塔城,就能立刻得到补给,然后从北疆的西北角绕过阿尔泰山抵达阿尔泰山东北草原,与那边的军队汇合。
到时侯是向西撤干掉小玉兹,还是往北撤进入罗刹国疆域,亦或是等到春夏之时率军队南下进攻伊犁河谷,选择余地很多。
现在你要拼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你知不知道?”
和鄂尔勒克汗的分析,让众贵族、首领们连连点头,心中记是意动之色。
但这份意动只是涌动了几息就被他们给摁下去了。
如果他们的选择与两部大汗不一致,那就等于他们背叛了大汗、背叛了两个部落、背叛了卫拉特联盟,等待他们的将是无边的唾弃。
轻则逐出部落,重则直接处死。
巴图尔看着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和鄂尔勒克汗,然后又看了看众贵族们,轻轻的摇了摇头。
“想法很不错,但你们忽略了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在乌鲁木齐能征召的牧民和骑兵加起来也有五六千人,但为什么没有将大明军队抵达叶尔羌汗国的消息送回来?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全军覆没了。
从概率上来讲,五六千人的队伍,怎么着都能跑出一些人,然后从赛里木湖和果子沟这边将消息送回来的,但没有,那就说明明军提前在通往赛里木的地方布置了埋伏。
从伊犁河谷去塔城只有经果子沟、赛里木湖才行,但果子沟那条路要跨过多条河流,很多地方也就能通一车宽,
只要将桥梁炸掉,我们就没法通行,那么只能翻越婆罗科努山。
这么多人,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能通过百里宽的冰封山脉吗?
死掉七八成都算是少的。
而且如果说明军在北面的半山腰布置一些如这里的雷场一样的东西,引发一次雪崩,我们就全军覆没了。”
众人脸色大变。
婆罗科努山的南面是伊犁河谷,北面是北疆。
北风吹到这里后被高大的山脉挡住,伊犁河谷内就成了天然的避风港,南北两侧气温相差极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冬天到伊犁河动盘营的主要原因了。
这也就导致了北面有大量的积雪,按照他们的经验低山带及山前丘陵地带的积雪在一尺左右,中山带的积雪在半米到一米五左右,亚高山上部及高山带的积雪在一米半到三米之间。
山脊、垭口、背风坡的雪檐和风吹雪堆积区,积雪轻轻松松超过三米深。
这种厚度的积雪,不说是第一次爆炸的那种巨响了,就算是数百人齐声大叫都可能引发雪崩,那威力是刚刚雪崩的十倍以上。
“第二,就算是明军没有防备,我们安全的抵达了塔城,怎么去阿尔泰山东北的草原?
科布多山口肯定是没办法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