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85章(1 / 2)

在场众人集体倒吸一口凉气。

妈呀!世道真的变了哦,文化人开始吃香咯!

这么一篇文章,在报纸上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竟然能拿10块钱呢!

抵得上饭店学徒工半个月的工资了。

好值钱哦!

众人啧啧赞叹着,一一传阅稿费单,像是看西洋景。

那个差点吃馒头噎死了的顾客,却猛地一拍桌子:“10块算什么呀,老子这条命,怎么也不止10块吧。”

店里人都哈哈大笑。

邮递员更是诙谐,煞有介事地上下打量他:“你这块头上秤称一称,起码值个100块。”

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饭店经理难掩羡慕,调侃谢广白:“哎呀,谢大夫,还是你们拿听诊器的好。有东西可以写,既拿工资又拿稿费,好划算哦。”

谢广白哭笑不得:“我到今天也就写了这么一篇,还是叶同志提出来的。你现在让我写其他的,我也写不出来,不晓得有什么好写的呀。”

叶菁菁笑道:“马经理,你们要是说自己没东西可以写,那实在是讲不过去呀。你们能写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说,这个包子怎么蒸得好吃,这道菜要怎么做才好吃,在家里怎么做出饭店的味道,都可以拿出来写啊。”

邮递员在旁边笑得直拍大腿,毫不客气戳人家饭店的心窝子:“那可不敢写,回头人家学会了,全在自己家里做。饭店还怎么开门做生意呀?”

叶菁菁笑得厉害:“放心,眼睛会了,跟手会了,是两回事。再说了,一般人家里也没饭店的条件,想请客吃饭,办大宴席,还是得到饭店来。”

她这么一说,还真让饭店的职工心动了。

10块钱不少了,哪怕1块钱,那也能买一斤多猪肉。

再说了,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是件多么有面子的事啊。

说出去,腰杆子都比别人挺得直。

好几个人凑在一起。

叶菁菁扭过头,看谢广白没吭声,小声安慰他:“你能写的也多的很啊。比方说烫伤,你问问大家伙儿,知道怎么正确处理的人也不多呀。”

她记得她小时候烫伤了,她奶奶还给她抹酱油呢。

后来上中学,她才晓得烫伤后第一件事,就是用冷水冲或者用冷水泡,自来水就行,不用冰水。

由此可见,大众的急救常识究竟有多匮乏。

叶菁菁越说越兴奋。

她还真掌握了不少急救小常识。

一来是因为疫情三年影响,谁被封控时,还不刷个健康小视频之类的。

二来她大学社团活动,经常要跑小学、福利院之类的地方,送安全知识。

久而久之,自然就学会了。

嘿嘿,后面她继续跟谢广白合作,一次分个5块钱,也好打打牙祭啊。

她总算是吃到穿越的红利了。

“不是这个。”谢广白赶紧强调,“当然,这个也可以写。不过我刚才想到问题是,要怎么全面推广海姆立克冲击法。”

他现在越想越觉得,这个急救办法实在太实用了,应该让全国人民都掌握。

但如何把方法推广出去?委实是个大难题。

他一开始的想法是,从赤脚医生培训出发,将海姆立克冲击法和正确的溺水急救步骤加到培训材料里去。

但他自己给赤脚医生上课后才发现,他们的培训材料,并不是他想象中的《赤脚医生手册》,而是五花八门,由各地自己组织编写油印。

这就导致了,哪怕他后面能想到办法,来说服《赤脚医生手册》的出版社,也不可能全面把急救办法推广出去。

叶菁菁一边听,一边在心里头叹气。

赤脚医生,哪里是单纯的培训材料的问题。

它真正的大问题在于,这个制度很快就会消失了。

等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之后,生产队消失,公社退出历史舞台。

依靠农村集体经济模式才能实行的赤脚医生制度,同样也得黯然离场。

“要不这样吧。”叶菁菁帮他出主意,“教科书,医学院和卫校的教科书,把内容加进去。”

谢广白惊呆了,说话都忍不住直结巴:“教……教科书?”

姑娘,你一个大学都还没上的高中生,到底哪儿来的勇气,要改大学教材呀。

叶菁菁却理直气壮:“大学教材为什么不能改?新年新气象。都重新招生了,难道还要用20年前的老教材吗?

到时候上课第一件事,老师招呼学生,来,我们拿起笔,先把这一章节给划掉。因为这些知识已经过时了。”

谢广白没抗住,直接笑喷了。

叶菁菁还在强调:“我说的是实在话,赤脚医生的培训教材能改,学生的教科书为什么不能改?”

不是说好了,这个时代工农兵地位超群吗?

谢广白一边忍笑,一边点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