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批发。
一件件卖费劲,批发就很省力了。批发还能靠走量赚钱,哪怕薄利也不会亏本。
扶苏意味深长:
“如果有越来越多外地来的人进货,你就可以多出一些其他城市的文化衫。他们带到他们那边去卖,你的生意就不只在厦门做了。”
厂长有些期待:
“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一直掌握风口,我赔不了的!”
扶苏接着说起品牌打造,举例了大友谊和万紫千红这几个全国各地耳熟能详的牌子,然后表示厂子也可以这么搞。
先靠着在全国供销社的铺货把品牌名气打出去,以后别人来厦门进货,一听文化衫也是你们家的,肯定先倾向于进你家的货。
进了货的人回去售卖,也能在卖的时候和买家说这是哪个哪个牌子的衣服,供销社里都见过的吧?
靠着品牌效应,肯定卖得更好,品质有保障。而随着摊贩大量零售,时间长了,供销社就算倒了,牌子也立住了,以后再出新品也不怕没人买单。
同样的质量和价格,大家当然会买你家的东西,毕竟熟悉。
趁着市场空白抢占了,就可以扩大厂子规模。
首都那边过来进货很麻烦对不对?那就去那边开个分厂,专管华北的销售。东北那么大片地方,值不值得一个分厂?西南是不是得有个?华中要不要有?
等国家在国际上影响力上去了,说不定还要专门建厂子往外卖,创造外汇收入呢。
厂长被扶苏画的一个又一个大饼砸得飘飘然,已经能够想象得到以后厂子的规模越扩越大、分厂在各大城市遍地开花的美好景象了。
厂长握着扶苏的手上下晃了晃:
“教授!您真是我的人生导师!不能让您白白指点,这样,您受累在厂子里挂个指导专家的名号,我给您开工资!不,我给您开分红,您拿着咱们厂子的股份,以后您和我们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厂子办成全国第一的服装厂!”
扶苏矜持地拒绝了:
“我只是随便提醒了两句,怎么能拿你们的股份?那太珍贵了,不妥不妥。”
厂长不由分说:
“股份你必须得要,走,我们这就去办手续,给您百分之十。您别嫌弃股份少了,毕竟厂子不是我一个人办起来的,分太多我这边就不好做了,我得保证我掌握过半的股份才有足够话语权。”
这个道理扶苏还是懂的:
“那是当然,不能影响厂子的正常运转。”
扶苏回到家的时候,已经从没有工作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富强服装厂的特约专家了,还是手持原始股的那种。
服装厂品牌名是土了点,但寓意好啊。不仅是厂子富强,也是人民富强,社会富强,国家富强,厂长对这个名字很得意。
他说想起这个名的人多了去了,要不是他有点关系抢先注册,早被别人占走了。
这年头就得是这样朴实无华的名字才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听着像国营品牌似的,肯定靠谱。
桥松呆滞地听着他二叔说他现在拥有了一个厂子10的股份。
桥松深吸一口气:
“二叔,你这么出去骗人不好的。”
他深深地担忧他二叔哪天因为行骗被公安抓起来。
扶苏不悦:
“小屁孩你懂什么?人家看重的是我的才华,又不是我教授的学历。我有没有文凭都不影响我的本事厉害,能给厂子带来利益不就成了?”
桥松不说话了。
扶苏于是和父亲聊起接下来的计划:
“我准备再去找百货商店的经理聊一聊百货商店未来的发展。”
秦政还没说什么,桥松又开口了:
“然后再从百货商店骗一堆股份回来是不是?”
扶苏扭头瞪他:
“要你管!我还不是为了赚钱养家?你们这群臭小子一个赛一个的能吃,没我养家早饿死了。”
秦政安抚儿子:
“别理他,小孩子不懂事。我的阿苏辛苦了,赶紧吃饭休息一会儿。”
扶苏哼了一声。
扶苏的操作给了秦政一点启发。
扶苏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市场营销教授,那么其他人自然也可以。
所以第二天扶苏去忽悠百货大楼时,秦政非常艺高人胆大地前往了厦门专管经济开发的部门办公室。
并不是只有民营企业才需要专家顾问进行指导的,官方部门其实也很需要。很多专业性强的领域,光靠公务员做决定是不行的,官当得好不代表其他也擅长。
比方说,要怎么做才能盘活整个厦门的经济,可不是把它列为经济特区就万事大吉了,配套的设施得慢慢完善起来。
不提别的,批发市场是不是要建一个?
一个火车站现在看着是够用了,以后不够用了,是不是要再建一个分流?
那么这些建筑放在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