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们好学之心炽热,纷纷沿街叫喊请教,李泰自是被搞得有点哭笑不得,而李晓在见识到关西官民百姓对他的热情之后,望向这个给他带来诸多仰慕的儿子越发感觉自豪。
很快一行人便抵达了台府,李泰着其他部属家人们先行归家,自己则引着父亲一起进入台府,并小声跟父亲讲解一些关西的礼俗和人事习惯。
台府中一如往常的繁忙,一路行来也多有台府属官向李泰躬身见礼。李泰本待先往直堂拜见大行台,结果却被出迎的谒者告知大行台已经暂停今日政务,返回内府设宴准备招待他们父子。
李晓听到这话后也不免大感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一介草民抵达关中竟然能够让执掌军政要务的大行台都暂停办公而准备接待,越发有感自己这个儿子在关西这几年真的不是白混的,上上下下全都面子十足。
李泰自然知道类似的收买人心的手段、大行台向来是信手拈来,但每每自己受到这种待遇的时候,心里也是暖暖的。
一行人又转往内府而去,终于在进入内府前庭的时候见到了大行台。李泰向父亲略作暗示,然后便先趋行入前,向着宇文泰作拜道:“臣李伯山奉命归国述事,拜见主上。”
宇文泰这会儿已经换上了一身燕居时服,并且身上披了一件大裘,只是垂首看了一眼作拜在地的李泰,然后便阔步走向了李晓。
“小民陇西李晓,见过安定公……”
李晓顿足下来,方待长揖见礼,宇文泰已经走上前来两手托住他的臂肘,旋即更反手将披在身上的大裘解下来围在了李晓的肩上。
“关西入冬便颇苦寒,若非久居此乡则就难耐。孤亦入此数年之后才渐适应,仁略新从江北暖乡转入,更兼行程劳累,想是也颇觉辛苦罢?但也只是短时,户中儿郎大功立世、有益家国,如今仁略入此,终于让此功勋门第完整无缺!”
宇文泰给李晓围上自己的氅衣后,又拍着他的肩膀笑语说道,神态动作都颇为亲昵。
李晓虽然在路上已经得了儿子许多提醒,但仍然没想到宇文泰这个堂堂大行台能够自来熟成这一步,在外面对群众时尚能应对自如,这会儿却有点反应不过来,身躯僵直片刻后才又连忙欠身道:“小民初履关西、于国无功,实在愧受安定公如此礼遇……”
宇文泰听到这话,脸色却陡地一沉,抬手一指被他无视了好一会儿李泰怒声道:“过来!你父子相聚不是短时,难道不曾将我前言转告你父?竟然作此自薄之声!”
说话间,他又拉着李晓的手腕说道:“此子岁龄放在谁人府下,都不过是在学在养的少徒,谁敢重任加之?孤能用之不疑,而此子也不负厚望,每有大功报我!如此才性勇力,岂是天然长成?仁略自言无功于国,我却多得此儿之力、受惠深矣!若再自谦,即是笑我识鉴昏聩。”
第0580章 朝府争辟
宇文泰若是对某人亲昵示好,自会给人以如沐春风之感,心中倍生感激。这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身份使然,更在于他的言行举动能让人产生一种是发乎真心的感觉。
乱世之中,真情实意的关怀本就非常难得,而像宇文泰这种势位崇高之人的关怀则就更加的珍贵。就连李泰这个天生反骨的家伙都常常沉湎其中,李晓对大行台的热情招待也是深感受用。
宇文泰是做家宴招待这对刚刚返回华州的父子,故而内府厅堂中倒也没有留下太多府员,仅仅只有自家户中子侄亲属。
他自己与李晓做平辈论交、互叙年齿,并又吩咐在座诸子侄们对李晓以长辈相称,大有要作通家之好的意思。
这份热情让李晓有些无从招架,而宇文泰还耐心的温声安抚,让他心中的不自在大为消解。
李泰将这一幕收于眼底,心内确实也是颇觉感动,大行台对他父亲的关怀让他感觉比自己受到了优待还要更加舒服几分。
父子两在城外本就喝了一些酒水,这会儿在堂中又饮几杯,各自便有了几分醉态。
宇文泰突然放下手中的酒杯旋即便长叹一声,旋即又一脸感慨的说道:“我与仁略虽非故旧常年的相知,但言及身世也有几分相似。旧年尔朱氏权奸当国,大肆虐害人间仁勇尚义之士,不只仁略你亲属多遭戕害,我兄亦遭其所杀……”
两人因这一桩伤痛故事又找到了感情上的契合点,各自举杯谈起旧事。讲到亲友们遇难于河阴之变,而自己侥幸免于灾祸,带着残留族人们逃亡河北的旧事,李晓也忍不住泪水涟涟。
李泰还是第一次听父亲讲起这些惨痛故事,眼见父亲脸上犹自惊惧难安,可以想见这一场惨绝人寰的政治屠杀对人身心摧残之大。
宇文泰一家出身北镇,虽然没有在河阴之变中遭受杀戮,但同样也是命运多舛,身份在官贼之间来回切换,到最后只剩下宇文泰并诸晚辈子侄。
在将故事感慨一番后,宇文泰便又说道:“如今行台宣治关西、抗衡巨贼,内外军政皆仰群众才力,我亦求贤若渴。仁略前已遣子报效,可见也有慷慨之志,如今亲身入国,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