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北朝帝业 第322节(2 / 4)

杨忠见到李泰的到来也是吃了一惊,将李泰迎入州府中后便开口问道:“西河公之前使人传信在州等候大行台车驾入境,今又亲临,莫非事有变故?”

“巡事并无变化,只是另有一事来告杨开府。”

李泰落座后也不多说废话,直接道明自己的来意:“此间盐卤苦咸,本非久居之地,我已转镇诸方,杨开府却仍困此。今欲相引共事沔北,未知杨开府意下如何?”

杨忠听到这话后,饶是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这会儿脸色也忍不住微微一变,继而便开口问道:“请问西河公,这是大行台、又或河内公使传心意?”

李泰闻言后顿感不爽,你个杨揜于是不是看不起我?老子难道不配招揽你吗!

心内虽然腹诽不已,但他还是沉声说道:“这只是我一己私意,既没有奏于大行台,也未告请河内公。”

杨忠听到这话后便低头沉默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又望着李泰说道:“西河公在事勇健,门下才流济济,请问究竟作何宏计需要借使俗才?”

“南梁惊变,国祚不安,我欲趁此时乱,上取汉中,下定汉东。策略即定,只缺共事勇徒,杨开府是我首选。若肯共事,我也不必再访问他人。”

历史上正是杨忠南去、擒获在建康被侯景放回的柳仲礼,成功开拓汉东之地,但凭李泰如今的经营,倒是不需要杨忠再出手。

不过宇文泰派赵贵南去窥望虚实的做法也让李泰心生警惕,为免计划受阻,也为了谋取更大的话语权,他索性把目标定的更大一些,不独谋略汉东,就连汉中之地也打算一并收得。

如果能够一举克定汉水流域,那李泰就是绝对的边疆重臣,真正能够做到让台府礼敬三分。而且汉中还是关中南面屏障,到时候真的是伯山一声吼,关中都要抖三抖!

可是如果要确保两处战事同时进行并且都能取得成功,那李泰就必须要选择一个盟友。毫无疑问杨忠这位历史上克定汉东的功臣,又是自家丈人的老部下,当然是最佳的选择。

第0592章 北州军壮

杨忠这个人,李泰总感觉不太了解,彼此认识也算是不短的时间,但实际的来往却并不多。

而且由于杨忠本身性格比较严谨沉静,鲜少将情绪流露面上,社交上比较冷感,哪怕对其故主独孤信也很少有什么热情的表达,同李泰之间那就更是乏甚交情可言了。

但尽管如此,李泰对于杨忠却有种莫名的信任。这固然是有一部分独孤信的原因,也在于他与杨忠第一次合作时的经历。

那时朔方胡联合离石胡大举入寇,时任东夏州刺史的李穆被困广武城,李泰奔援东夏州助李穆解困之后又打算聚歼入寇贼胡,当时致信西安州的杨忠,随即杨忠便奔袭千里、用最快的速度抵达朔方战场。

那一场合作中,杨忠迅速及时的出现,再加上其人临战时出色的指挥能力都让李泰印象深刻。所以尽管跟杨忠之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上的互动和志趣的契合,但李泰却觉得杨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当然这所谓的值得信任是建立在彼此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杨忠对人对事有着自己的一套评判和做事标准。那次合作虽然很愉快,但是其人也并不热衷在公事之外同李泰有什么互动。

像是最近几年,独孤信将其陇右人事向陕北输送来不少,途径西安州时,杨忠也只是借道而已,并没有涉入其中发生太深的利益纠葛。

当然这只是李泰自己所知,至于他跟独孤信之间如何互动,那李泰就不清楚了。虽然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但哪怕是亲儿子,也没有现在就让独孤信回家养老、人事完全交割的道理。

总之,杨忠是一个原则性极强、很难凭着单纯的利益或感情打动的人。个人能力如何就不必多说了,为人处世上杨忠是有着不近人情的一面,鲜少会有热血上头的情况发生,但是也不失仗义。

这一种迥然有别于通常镇兵性情的性格也很好的遗传给了他的儿子杨坚,只不过杨坚在其父冷静自处的基础上又更进一步,显得有些凉薄。

当杨忠听到李泰自表来意后,脸色顿时也微露惊变,旋即便又说道:“西河公运筹如此雄计,河内公知否?”

他此番发问便不再是看不起李泰了,而是想要确定李泰能够调动多大的人物能量,并且确认一下这算不算他们的阵营任务。

李泰闻言后便摇了摇头:“当下此事是我一人用计,若得施行那自然是大计雄图,若不能行则就是少壮狂言。河内公久处陇右,对于江汉之间最新形势也多有生疏,贸然讨教只是滋扰。先将人事计定之后,再告不迟。”

杨忠听到这话后便又皱起了眉头,过片刻后才又发问道:“图谋汉东,西河公并非首例,何以认定能成其事?而且还要分兵图复关中。梁国虽然内乱,但其边境诸方本就未有宾心恭服,梁国大义尚且都已经不足笼络,西河公何以自信能够收聚人情?”

李泰听到这里,眉头便舒展开,心知杨忠还是动了心,否则便不会询问这种根本性的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