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观礼的文武官员们看到唐公与诸军将士们上下相得的画面,一时间也不由得感怀不已。
原本他们当中还有人觉得唐公刚刚入朝执掌大权,应该不敢触犯众怒的去侵夺资产以配诸军,可是现在看这种情况,似乎有这类想法的才是真正有触犯众怒的苗头了。
接下来便是大阅告一段落、诸军各自归营,皇帝和唐公也在群臣簇拥下进入大次之中,开始对诸大将进行奖罚处置。
首先是柱国李弼,计其洛西、潼关等诸战之功而得授太保,是除了于谨之外,第二个历经此番动乱后得以平稳过渡、仍然能在朝维持其超然地位的柱国。
其次便是李裒、高乐、韩雄三人俱授大将军,其余随从李泰此番征战河洛的诸将也都各有封奖。像是李雅便得授骠骑、开府并加封县公,入前叩拜谢恩时,都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
其实如今的骠骑、开府之类官职已经是成色大降,即将泛滥起来。像是诸位柱国的嫡子已经尽数达到了骠骑开府与郡公的荫授,有的柱国还不只一子如此。
当然在这一点上,李泰也没有资格去挑别人的错。其他柱国儿子要么本身已经建事立功,要么年龄也已经老大不小,他儿子李晋到现在乳牙都还没长齐呢,也已经被安排到了这一级别。不得不说,这些二代们真是个顶个的讨厌!
河阳战死的大将军王雄,以其嫡子袭爵并加骠骑开府,再荫授一子为县公。
封奖结束之后,接下来自然就要到了惩罚的环节。大次中的氛围顿时便也变得沉闷起来,有份随军出征的诸将,包括柱国赵贵、达奚武等,全都肉眼可见的神情紧张起来。
第0956章 作别旧事
“中山公宇文护、平昌公尉迟纲,各因亲党而荣居霸府显职,中山公犹子之亲、平昌公舅甥之厚,谋事每参,攻伐必用,临危受命于宜阳,竟悖遗命、驱师而走,以致师旅丧亡、人地俱失,罪莫大焉!
故此二者论罪当诛、逢赦不免,唯当唐公兴师救危之际,中山公等未以悍拒、不失趋礼,特加宽待,赐死幕下,不加刀兵。刑毕即殓,送还其宅,不另加刑讯滋扰其户。”
尽管众人早有预料宇文护和尉迟纲此番必然难免,可当真正听到这一处决时,心内也都不免唏嘘。
唐公本是霸府心腹,与故大冢宰之间渐行渐远,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来自宇文护、尉迟纲这些亲党的挑拨不容。随着宇文泰的离世,这些人也终究不是唐公的对手,免不了被解决的命运。
不过唐公在他们临死时还愿为之保留几分体面,并且对他们各自家眷不加牵连,刚猛之中不失仁义,这也让人颇为感怀。
宇文护和尉迟纲本就收监在侧帐之中,随着对他们的判决公布之后,当即便有行刑人员拿着毒酒前往那处侧帐中去。
此时的大次中,氛围仍然沉闷紧张,当赵贵听到府员说出他的名字时,当即便不由得身躯一颤,旋即便忙不迭离席而起,免冠长拜,并在口中说道:“罪臣乙弗贵在此。”
“柱国、南阳公乙弗贵,先于邙山交战为师之右军,失律而走、以致军败,弃师于柏亭,后于宜阳复为弃师恶迹,大负所用,情理难容!悯其旧行确有功勋于国,故褫夺一应官爵,流于湘州安置,不得赦令不准归朝!”
每当听到自己一条罪状,赵贵便不由得身躯一颤,而当听到最后对自己的处置时,他的心情也是不免喜忧参半。喜的是性命总算是保住了,而忧的则是流放湘州这一判处也算是将他这半生奔波劳碌一概抹杀。
赵贵不是没有被褫夺过官爵,大统九年的邙山之战结束后便被剥夺了所有的官爵,但过了不久还是又恢复了起来。但是这一次官爵被褫夺后,想必不会再有复起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