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看到唐军“探马”入境后,第一时间竟是呼叫支援,准备杀死唐军探马。
但不一会,吐蕃探马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唐军十人一队,队伍太多。
南霁云率领轻骑飞奔迅速,很快就围住数队吐蕃探马,将他们一一射下马。
这些唐军轻骑如遍地的饿狼一样,疯狂追杀吐蕃的探马。
只有少数吐蕃探马逃走,将讯息告知宛秀城守将。
“现赤岭东山口,青海都在打仗。连羽林禁军都调派到青海去对付李瑄,唐军应该不会进攻九曲吧!”
宛秀城守将疑惑。
他再次派遣探马折戟,还是决定将消息传递给在百谷城的吐蕃的另一名大论,论悉颊藏。
论悉颊藏的权势虽不如没庐·穷桑倭儿芒,但亦是吐蕃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大论,所有的夏、冬盟会,他基本都有参与。
特别是在天宝三载,也就是吐蕃的木猴年,论悉颊藏在吉之晓玛园主持冬季盟会,颁布治军之达令。
吐蕃三大论其中两位在前线,说明吐蕃对李瑄的重视。
但吐蕃料想不到唐军是一人双马突袭。
每过一个时辰,就进行一次换乘。
一直以跑步状态,不惜马力。
滚滚的铁甲洪流从南而下,震天动地。
至下午时,唐军从宛秀城前奔袭过去。
“这……天哪!”
“唐军怎么这么多战马,他们要突袭哪里?难道是屯田和牧场?”
“不好,我九曲除了吐谷浑和白兰羌,骑兵不会超过三千。这如何是好!”
宛秀城的守将知道情况危机,但城中只有不到四千守军。
他们不敢出城。
甚至此时向论悉颊藏传递消息也晚了。
本来宛秀城附近驻扎有羽林千户所,但现在羽林禁军已经离开九曲。
“未见吐蕃的羽林禁军,应该是被调到青海了。还想着到达洪济桥之前,要有一场恶战呢!”
李瑄率大军离开宛秀城已经百里,直至黄昏,也未见所谓的“羽林禁军”。
他一直计划着要与吐蕃羽林军厮杀一场,看看他们是否配得上羽林之名。
不过李瑄也知道,应该是青海的牵制,让吐蕃羽林禁军离开九曲。
这样最好,能使他通行无阻地到达洪济桥。
唐军如此阵势入九曲,吐蕃的步兵在未聚集起来前,根本不敢拦截。
“点五百弩兵,跟随本帅先一步抢占洪济桥。”
即将到达洪济桥的时候,李瑄向王难得吩咐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