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显然那个时候,男性人口也经历了急剧增长,但是并没有反映到基因型数量大增上。从人口增长率上看,女性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出现在距今11000—9000年前,这与大冰期结束后全球温暖期到来以及农业已经开始发端是一致的。男性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却是距今3300—1500年前。
既然男性、女性的人口增长应该是同步的,那么为什么基因显示却出现了不同步的现象呢?
我们不能只考虑出生率,还要考虑死亡率。
在狩猎采集时代,男性的死亡率是很高的。狩猎固然能够让男性展现他们的英雄气概,但是绝对没有什么浪漫气息,攻击性弱的猎物跑得飞快,攻击性强的猎物在生死存亡之际的反噬,足以让孔武有力的男性人类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并不会每天都背着梅花鹿、野兔回家,自己的女人煮好了果蔬汤,在家门口等待英雄凯旋。狩猎采集时代的家庭主妇想得最多的事情,不是自己的男人今天打到了什么好吃的猎物,而是自己的男人今天能不能平安归来。
即使是农业时代开启很久,人类社会仍然高度依赖狩猎采集和畜牧经济来养活人口,男性的死亡率仍然远远超过女性的死亡率。这就是几万年来现代智人在地球上大扩张,而从基因上看,女性基因型增加了很多,但是男性基因型迟迟没有多少增加的原因。很多男性没等到把自己的基因型传递下去,就已经死去了。
距今3300—1500年前,情况发生了变化,男性基因型出现了大增,这代表着男性人口快速增长,当然也代表着女性人口同步快速增长。这个时间正是中华大地掀起南迁大潮,南方人口和经济快速上升的时代。除了农业技术越来越进步,农作物品种质量更好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原因让南方崛起呢?
男性基因型大增,说明男性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农业技术的进步让男性更多地俯身躬耕于田野,而不是张弓搭箭于丛林,远离了狩猎活动,他们的死亡率自然就下降了。对中国南方地区来说,农业能够大发展、人口能够激增,还有一个因素不能不提,那就是铁器的使用。
对南方地区来说,开展古代农业最大的麻烦并不是平原少、农作物产量低,而是南方的气温和降水量非常适合植被生长,肆意蔓延的野树、野草、野花会迅速吞噬古代先民辛苦开辟的那一小块田地,让他们的庄稼难以生长。
人们习惯上把原始农业称作“刀耕火种”,通过焚烧丛林来开辟田地。这种方式其实只适合北方较为干燥的地区,在南方地区很难推广。在古代,把树林点着并不容易,潮湿环境中活着的树木水分很多,难以点燃。因此,古人必须先把树木砍倒,让它们死掉,水分蒸发后,才可以放火烧出一块田。
但是,在锋利的青铜刀斧和铁制刀斧发明之前,用石斧砍树有难以想象的困难。有人曾经在亚马孙雨林做实验,让原住民使用石斧砍树,结果砍倒一棵直径12米的大树,花费了115个小时,相当于每天8个小时连续砍了两星期。以这个速度在雨林中砍出一亩地,需要将近半年的时间。别忘了,半年时间足够长出很多新的灌木了。使用铁斧,原住民用3个小时就把大树砍倒了。如果要砍出一亩地,他只需要一个多星期就能完成工作。实际上,亚马孙人是在欧洲人把铁斧传输到美洲后,才开始了刀耕火种、定居生活的。在此之前,他们基本上依赖狩猎采集获得食物。
中国南方地区的情况是类似的。只有铁器技术普及后,南方地区的农田开垦才能迎来新的时代,铁器不仅可以用来开垦出田地,而且可以用于锋利的耕田工具的制造等。
冶铁术最早产生于西亚,对,又是西亚!具体的地点可能是在高加索山脉一带。历史上,西亚的赫梯人是确凿的铁器族群,他们也努力保守先进的技术秘密。随着3000多年前赫梯帝国灭亡后,工匠四散,冶铁术迅速传向欧亚大陆各地,包括古代中国境内。新疆和甘肃都发现了3000年以上的铁器。不过,铁器传入中原地区可能要到春秋时期了,很有可能也是通过草原之路输入的。到秦汉时期,聪明的中国先民发明了铸铁技术,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使古代中国的冶铁术超越了当时的西方世界,直到工业时代来临之前一直领先全球。
正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北方汉人、氐羌人群不断南迁,用先进的工具开垦了南方的农田,刺激了南方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崛起。不论是南方原来的主人百越、百濮人群,还是北方来的客人汉人、氐羌人群,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改变,让他们的男性成员的死亡率都大大降低了。
也许有人会说,铁器技术也刺激了武器的进步,战斗中死亡的男性也增加了。这的确是事实,不过从基因型的变化看,战斗中死亡的数量显然影响有限,并没有阻挡男性死亡率下降以及粮食增产带来的人口大增长趋势。其实,在铁器时代之前,人群之间的杀戮也一直存在,阿尔卑斯山中发现的4000年前的“奥兹冰人”,就是被同类杀害后冰封于山中的。
伴随铁器南下的还有语言与文化,族群的南迁不仅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