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黛玉知道巧姐的结局,并不多加干涉。
这钱也只是让刘姥姥少受些苦罢了。
不过,今生的王熙凤要幸运一些,黛玉出钱把人好好安葬了,剩下的人先跟着黛玉一起回了小院。
黛玉也想大家先安顿下来再做具体打算。
这段日子,黛玉没少往牢中送物资,可这些太太、小姐、公子,甚至大丫环哪里受过这些苦,一个个憔悴、虚弱得不行。
小孩子也有受不住生病的。
紫鹃承担起了首席大丫环的任务,张罗着灶房烧水,大家轮流洗澡、吃饭、请医、问药,忙得团团转。
因为之前在狱中都见过几次面了。
贾府众人对黛玉的大体境遇倒是有所了解,所以对这个小院子一点都不好奇。
实在太小了。
大家情绪都十分低落,也无心交谈,忙忙碌碌一下午粗粗吃过晚饭都沉沉睡去了。
好在这个时候,每间房都有一大铺炕,挤挤倒也将就住。
就这样休整了三天,生病的孩子都好利索了,全体人员一起开会聊聊今后打算。
比如李纨早就有了想法。
她早就打定主意守着贾兰,供他读书,重振贾家富贵门楣。
贾府因谋逆罪被抄没家产,李纨母子虽未直接涉案,但肯定少不了受牵连。
李纨一直恪守‘嫁贾随贾’的风俗,又担心贾家罪臣身份连累娘家名声,招惹祸患。
所以她根本没打算投奔娘家。
最后她会搬到了贾家祖坟旁的空屋子居住。
母子俩借田耕种,完全能维持生计,甚至还供养了贾兰读书。
倒也符合‘罪眷不得离京’的管制,又实现了秦可卿‘祖坟周边置田产’的遗愿。
黛玉不会眼睁睁看着李纨再受饥饿、衣食无着之苦,可对她还是有些怨的。
李纨对族人冷漠,眼睁睁看着巧姐沦落风尘不理不救。
太过功利而轻情义。
所以黛玉只给她二百两银子便罢了。
想必以后也不再有交集。
贾兰注定紫蟒加身,李纨也会因儿子显贵受封诰命夫人,但她依旧荣华短暂。
可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因她的过多参与,再改变了既然结局,没准李纨还不乐意呢。
【此章为:‘熙熙已断奶’;打赏的催更符2 加章……】
第352章 林黛玉的小丫环(14)
黛玉看着众人,她明明知道所有人的结局,可也不能强行干涉。
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活生生的人,不会听她的。
罢了,她连自己的路都不知道如何走下去呢。
惜春还是想到栊翠庵出家,黛玉知道她的性子,甚至连她自己都认为出家没什么不好,也就同意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探春早就出嫁了,甚至算戴罪立功,还给男人们减了一定刑罚。
真是走的走、散的散,大地一片白茫茫。
赵姨娘自己带着贾环也要单独生活,下午就走,一看就是有所准备的。
很可能是探春给两人留下了些什么,黛玉也不好细问。
邢夫人也是如此,人家还有弟弟、妹妹和娘家,她甚至还有其他什么想头也说不准。
黛玉可不敢拦着,虽说她知道这个舅母结局并不好。
剩下就是宝玉和宝钗了,宝钗嫁妆虽然早在抄家前丢了,可还有娘家和娘家兄弟。
她肯定要投奔娘家的。
就是娘家还有个夏金桂。
这个搅家精,不知道日后闹得如何鸡飞狗跳呢。
事实也如此,宝玉在薛家遭逢夏金桂和薛蟠的苛待和薛姨妈的牢骚。
更是被污蔑与香菱有染,连累香菱因他而死。
宝玉不想拖累宝钗才离家出走。
黛玉现在就可以想象出宝钗将来的日子能有多艰难。
宝玉走后,本想一死了之,却被癞头和尚度化,出了家,最后寻到林黛玉的坟前,为她守墓余生。
虽然宝玉算不得靠谱的男人,更别提支应门楣了,可宝钗迫于封建礼教束缚,无论如何也得跟他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