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章(1 / 4)

“我是我们屯的支书李增庆,是这里的原住民,以前我还教过几年书呢!”

“原来是李支书,我给你介绍介绍,这是我们市里的周暮云书记,特地来看看你们这个村子。”

“你好,周书记,欢迎欢迎。”

客套一番后,他们一行人在李支书的带领下,去了村里原先的小学教室。

周暮云让李支书把村里能沟通的村民都召集过来,想亲耳听听他们对搬迁的意愿与看法。

李支书带着人去了,还让其它人去村里小卖部扛了一件瓶装水过来。

小山村在山坳里,出行不便,小卖部里的东西都是一件一件靠人力扛进来的。

周暮云拧开一瓶水喝了几口后,忽然来兴致,说要去小卖部看看。

于是一名村民便在前面带路,往村中的小卖部而去。

小卖部门口有一棵很大的榕树,树下放着很多大石块,每块都被坐得表面光滑。

几个中年男子在打牌,见他们一行人过来,纷纷投过好奇的目光。

小卖部很小,但东西倒不少,家庭用到的油盐酱醋都有。

简葇在周暮云问有没有烟卖时就知道他烟瘾又犯了。

店主说有,拿出了店里最好的几条烟,问他要哪种。

每一种都不是他常抽的那种,但既然问都问了,瘾也犯了,总得纾解一下。

周暮云指了指硬盒中南海。

“四块钱……”

店主将烟递了过来。

周暮云这辈子最尴尬的大概就是现在,他没带钱包。

随行过来的两位局长反应很快,但是很遗憾,为了上下山方便,他们把钥匙与钱夹之类的都放车上了。

他们谁也没想到,周暮云会来兴致要在这小山村里买东西。

“我带了。再拿个打火机。”

简葇将钱递出去后对店主道。

不是赵秘书临走前给她的那个包里的钱,而是她自己的。

她习惯在外出时往口袋里放一些零钱,以备不时之需。

“还是简秘书贴心啊。”

两位局长连连笑道。

周暮云将烟盒拆开,自己抽出一根后,让某位局长把烟分给店主还有在外面打牌的人,并邀请他们去小学教室开会。

众人纷纷应好。

返回教室的路上,途径一家低矮的小平房时,简葇多看了一眼,看到被大锁锁上的破旧木门上,有一只带着血迹的手紧紧地抓着。

她惊讶之际,某局长问她怎么了。

她回过神来,再定眼去看,门上那只手没了。

透过裂开缝的木门,她好像看到有个人倒在地上。

“周书记,人我已经都通知了,大家正陆陆续续赶过来。”

这时,李支书匆匆忙忙迎了上来。

一行人往教室走时,简葇悄悄地问带他们去小卖部的村民,那间小平房住的什么人?

村民脸色一变,说没有人,都是关鸡鸭的旧房子。

简葇不信,但他不承认,她也不好当众追问下去。

第二十四章

他们回到教室时,发现多了两个人,是电视台与报社的记者。

“周书记,做为一名合格的媒体人,首要责任就是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当中。恳请领导勿要责怪我们没听指示。”说话的是党政报社的记者,她与市委市政府的各个局委都很熟悉,给周暮云做过很多访问,说起话来也很轻松惬意。周暮云笑了下:“辛苦两位女同志了。”“不辛苦。”一行人一起进了教室。周暮云在陈旧的小教室里与挤满的村民聊天,聊他们现在的收入,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再聊关于搬迁移民。“周书记,搬迁的话是不是有赔偿?赔多少?”“我有个亲戚,他们也是政府要求集体搬迁到镇上,每户给盖了两层楼房,一分钱也不用自己出,都是国家的。我们是不是也这样……”“搬迁后我们就没有土地了,农民除了种地什么也不会,以后怎么办?”……话题聊开后,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简葇一边听周暮云回答,一边拿小本子做笔记。她身旁的电视台记者赵新眉瞥了一眼她的记录,低声说了句,简秘书真细心。简葇笑了笑,说这是我份内的工作。回答完村民们的问题,周暮云又与他们聊起今年的种植情况,眼看就要撤退了,简葇想到刚才看到的小平房门上的那只手。她侧过头,低声与赵新眉说了这个情况,问她,是不是应该去看看?她并不相信村民所说的那只是一间关押鸡鸭的旧平房。她虽然不是在乡下出生长大,但他们老家也是在这样的乡下,她也经常回去,穷乡僻壤的农村里有很多外人不知的事。她觉得,那里面关的是人,而且应该是个女人。这种事,她见识过的。大约是1994年的年底,那时农村都很穷,村里大多数年轻女孩都到外地打工,剩下很多男人又懒又穷又没文化,靠着每年那点只够买盐的收入过活,所以村里几乎一大半男人都打光棍。简葇他们那个村靠近边境,那会儿还有很多越南人偷渡过来,于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