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适安亲信的信件,那应该和他没关系。
崔衍昭没有多想,任王适安接过绢袋打开。
王适安取出绢袋里的信件开始阅读,读着读着,眉头越皱越紧。
崔衍昭关注到王适安神情变化,不由紧张起来。
难道是他们走后,军营遭到偷袭,发生了意外?
燕国已经发国书签了盟约,加上才损失了五万青壮,元气大伤,短期应该不会挑事,这样想来,偷袭他们的只能是夏国。
王适安拿着信,语调十分危险,居然已经向建康去了。
崔衍昭:?!!
遭到偷袭的不是军营,而是建康?
前几天夏国撤军是虚晃一枪,其实已经向着建康去了?
这偷家偷得也太快了吧?
他想看信上是什么内容,但每次拍马凑近,信都被王适安护住,他什么都看不到。
王适安对送信的将士道:我知道了,回去告诉姜质,此事陛下与我都不同意,让他先想办法拖延,等回到建康后,陛下会正式回复。
将士领命而去。
王适安对崔衍昭道:恭喜陛下要有儿子了。
虽然说是恭喜,但听上去一点也不诚恳,甚至像是在讽刺。
王适安心情很是糟糕。
夏国请求崔衍昭与其太后联姻的国书已经发往建康,若是朝中诸卿同意,一场荒诞的婚事俨然将发生在夏国和江南。
崔衍昭听了王适安的话后,只感觉一头雾水。
什么意思,有人要拜他当义父吗?
-----------------------
作者有话说:不好意思,大家久等啦。本章掉小红包,么么
第61章 不合周礼
卫衍信守承诺, 除了处死兄长的两个嫡子外,其他人都全须全尾地释放了。
将这些孩子从牢里接出来的是常山王卫湘,卫衍的五弟, 陆玉光的小儿子。
卫湘自己也才九岁, 带着一串侄子侄女, 就像是带弟弟妹妹。
五叔,我怕。靠近内殿时,一个小萝卜头颤抖道。
卫湘思考一会,道:那我牵着你吧。
一进内殿, 就是扑面而来的酒味。
卫湘:二兄,我把大兄的孩子都接出来了。
因为知道卫衍就是命令把他们下狱,还差点要了他们性命的人,几个小孩缩成一团,看也不敢看他们所谓的二叔。
他们不敢主动靠近, 但卫衍却起身向他们走来。
除了卫湘, 其他被他靠近的无不浑身战栗。
卫衍弯腰抱起其中两个小孩,轻声慢语地询问:你们怕我?
被抱起的两个抖成了筛糠。
卫湘打断了卫衍和侄子侄女的互动,询问道:二兄,我已经两天不见母亲了,母亲去哪里了?
卫衍闻言,露出哀恸的神情, 许久才语气艰涩道:
母亲认为孤长得丑, 为免母亲总是为此伤心,孤已经将她许配给江南的皇帝了。
之前想到他居然同意把母亲嫁到了江南, 他就难过不已,一难过就想喝酒,两天下来他喝酒都没有停过。
直到现在, 他也没有释然。
卫湘:原来是这样。
卫湘其实并没有听懂前后的逻辑,但出于对二兄的信任,他觉得是自己年纪太小,不懂大人的世界。
不过
他想起一件事,霎时悲从中来:母亲远嫁江南,以后我们就再难见到母亲了。
说完抬头看卫衍,发现二兄不知何时也已经泪流满面。
但人并不能总是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中。
过了一阵,卫衍擦净面颊,平静道:孤欲择日登基,阿奴支持否?
卫湘不假思索:当然。除了二兄,眼下也无人有能力继承大业。
他心里想,大兄和二兄都要登基,以后他长大了也要登基。
这一问一答之后,内殿复又陷入长久的静默。
明明殿中不止一人,甚至还有几个正值年少,本该活泼烂漫的孩子,此刻却安静得像荒芜的死地。
因着江南水患,王清和谢珉本来土崩瓦解的联盟又稍微粘合了一点。
这次催崔衍昭返回建康的急奏他们俩都署名了。
当然,水患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王清在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特权后招了幕僚,幕僚对他们深入分析了昔年魏武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旧事,让他们产生了危机感不能再让陛下和王适安在一起了!
他们想,等陛下返回,就对陛下转述王清的幕僚对魏武挟天子以令诸侯事件的深入分析,让陛下也留意提防王适安,不要再主动地跟着王适安跑路了。
不过陛下还没有等到,他们反而先一步等到了来自夏国的使臣。
使臣带来了国书。
眼下陛下不在建康,职权中包含处理外交事务的

